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专利亮相:单人轻轻松松完成隧道变形监测点布设

发布时间 : 2025-04-03  作者: 电动绞车

  在隧道工程领域,一个技术突破即将改变项目的施工方式。2024年5月,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利,名为“一种隧道变形监测点快速安装装置”,并于2025年1月15日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正式授权,公告号CN222334198U。这一创新装置可令单人完成整个隧道断面的监测点布设,极大的提升了施工效率,并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

  在过去的隧道变形监测中,监测设备的安装往往依赖于登高车等复杂设备。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同时,现有监测装置所需的反光贴片的安装的地方有限,设备的朝向也受到视觉条件的制约,增加了现场监测过程中的不便。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的新专利则对此进行了革新。该装置的核心构成包括升降套筒、箱式检测设备和升降杆,其中,升降杆的顶部结构设计能够与其他监测设备无缝对接,而箱式检测设备的底部则配备有反光贴片,便于高效监测隧道的变形状态。相较于传统方法,该装置的设计允许监测点在任何视线无遮挡的情况下进行布设,无需特殊的架设场地。

  这一创新使得单人即可轻轻松松完成全隧道断面的布设,监测点还具备可重复利用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该装置在反复清洗和维护后仍能保持稳定性,避免了因设备变形而导致的监测失真。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在公路隧道技术领域具备领先水平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达到248002.445042万人民币,实缴资本则为150000万人民币,热情参加了5000余次的招投标项目,并拥有364项专利、65个行政许可,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还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不断推动行业标准的提升。比如,利用新专利的研发成果,公司在业界率先引入了环境监视测定技术,旨在保证每一个建设环节的环境友好性。同时,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企业也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和安全考核机制,确保所有施工全套工艺流程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隧道工程的需求迅速增加。依据相关统计,未来三到五年我国将投资超过数万亿人民币用于隧道建设。而随着工程监测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对隧道变形监测的要求也在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诸如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这样具备研发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此次专利的取得,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行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随着未来更多类似的技术不断涌现,隧道监测行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发展的新趋势也代表着企业要紧跟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的新专利将为隧道工程的监测带来重大变革,使得施工更高效、更安全,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也为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